语言景观的优美整饬,昭示着一座城市的文明雅致。
所谓城市语言景观,一般由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它是一个社会、地区或城市的重要象征符号,既可以展示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语境,也可以体现文明发展的程度,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环境。因此,语言景观的优美整饬,昭示着一座城市的文明雅致。
笔者受国家语委所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对我省某市街道上的语言景观进行了调查,发现城市街区的语言景观已呈现出复杂样貌,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则是其重要因素。例如大量的语言标牌用高科技的材料制作而成,不绝于耳的公共音频由先进的电子数码设备播放,互联网专门术语和网络流行词语不断注入街头巷尾等等。这些语言景观已经蔓延盘踞在城市街道的角角落落,其中既有富有活力的积极因素,也有不合规范的消极因素,我们理应对其积极引导和干预,保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其中尤当引起注意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LED广告屏上的语言文字杂乱无章,影响城市街道文化面貌。
进入21世纪以来,LED广告屏迅猛发展,用户数量增多,分布更广,种类更为多样,从过去单一的纯文字屏发展到目前纯文字屏和图文屏并用,从过去单一的静态屏发展到现在以动态屏为主,静态屏和动态屏并存,后起的动态屏又有滚屏和分屏显示之分。LED广告屏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增加了街道语言文字的容量,丰富了街道语言文字的形式,为街道语言景观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当然,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经常性地漏用和误用标点符号,如“无效退款专业祛斑祛痘连锁”(缺少标点断句),“新上果汁,营养粥,披萨等美食,欢迎品尝!”(逗号应为顿号);分屏显示时断句不合理,让人观看时很费解,如“苹果体验店国庆/酬宾,iPhone6s/惊爆价5288”(/表示分屏),两句话被分隔在三个屏上;搭配不当、错别字等经常出现,如“欢迎您的入住体验”“无偿献血有意健康”(下划线标明该处有语病)。对此,相关部门应为这类广告牌制定以指导性为主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另外还要向广告设计方和广告用户广泛宣传现行的语言文字规范政策,同时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据此对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进行调整;当然也应当进行一定的整治,督促相关用户进行整改。
其次,公共音频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亟需加强科学有效的管理。
目前,街道上公共音频已得到普遍应用,并成为街道上广告宣传和公共服务信息的重要传播形式。这些语言形式上长短不一,从一句话到一大段话都有,长度从10到200多字不等,经常性地全部或部分语句反复播放;形式灵活多样,以单人讲话形式最为常见,也有采用多人对话形式,并经常有背景音乐伴随,往往说话和音乐的音量偏大。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断反复播放同一段音频,强制公众接收,最常见的就是销售糖炒栗子和烤地瓜的叫卖音频,几乎遍布城市大街小巷;以普通话为主,同时经常夹杂方言,如“再嚼(jué)麻辣”“好吃好剥(bā)”;经常会有错误的读法出现,如将“欢唱券、滑雪券”中的“券”读作juàn等;经常有夸大其辞的宣传内容,如“今天不买,下次再也没有”“分分钟见效”“通通能解决”等说法;有时会出现一些病句,如“全部一律50元钱一双卖完”等。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的街道有声语言指导性标准,研制和发布街道有声语言科学性指标,并加强监管。对于违反规定的用户,进行劝诫甚至给予一定的惩罚;同时加强宣传,引导用户,科学合理地使用有声语言,提高宣传的效率和质量;要鼓励公众对街道有声语言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明确专门的机构进行接收和反馈,加强全社会对城市有声语言使用问题的重视。
最后,网络语言在街道中广泛渗透和传播,需要制定或改进相关规范,进行科学的引导。
当今,互联网技术获得突飞猛进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不断增强。互联网逐步渗透进而扩散到线下,同城市街道上的实体产业对接,二者的互动成了当前城市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跨出网络,走上街头,在店面招牌、平面广告牌、政府宣传栏等各种语言标牌上得到广泛使用。其中既有网络的专门术语,如“wifi”、网址、插入汉字的二维码、“支付宝”“微信”等,它们都是在线上线下对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网络工具或相关现象;还有一类是网络流行词语,它们从网上产生流行并出现在街头,极短时间内就成为街头的语言景观,语言标牌对其或是直接的借用,或是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如“饺斯基”(一家水饺店的店名,是对微信表情包“兔斯基”的化用)、“么么哒”(一家美食城的名称,该词起源于网络表亲吻动作的拟声词)等,它们更新换代非常快,“过气”的网络语言很快就会在街道上难觅踪影,如“大虾、神马都是浮云”等。可以说,当前网络语言已经成为街道上常见的语言现象,其身影遍布各种语言标牌,但另一方面人们对其的接受度因年龄、职业等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它们变化迅速,层出不穷,经常会给人们带来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之感,而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对其缺乏必要的关注,因此,应着手考虑在相关政策法规和语言文字使用标准中,适时增加这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