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衣食住行”,充分说明“出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几年随着经济提升,乘坐飞机、高铁和私家车出行成为国人生活改善的重要体现。然而时不时发生关于出行的不文明行为给居民日常生活抹上了一层不和谐的阴影。笔者认为应当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引导市民养成在出行时文明谦让的良好习惯,这样既方便了他人,又照顾了自己,正是一举多得。
完善规章是实现文明出行的前提。文明出行,首先是单个公民综合素质的简单体现,但更重要的是与交通安全相关。在社会大众出行日益便捷、出行次数日益增加的今天,任何出行行为中的不文明要素都是对他人出行安全的侵害,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非常重大的安全事故。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要实现文明出行在全社会的普及,职能部门应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规章,对公民日常出行进行有效规范,将相关法律变成易于执行、方便监督的具体措施,严格实施,在全社会进行有效引导和示范,让在公众心中形成正确的文明判断标准。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落实好交通部门的责任,主动与金融、旅游等联席成员单位建立横向联动,共享信息资源,对其中的违反法律的行为从交通安全、信用额度等方面严格处罚,并通过媒体加大对游客不文明行为曝光力度,引导公众遵守相关法规。倡导文明出行既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公民素质需要尽快补上的一课。只有将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给社会危害严重的不文明行为套上法律的“缰绳”,才能为社会风气提升给以有力的法律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更加文明安全的出行环境。
养成习惯是实现文明出行的保障。文明出行体现在生活中的诸多细节里面,比如说上下公交要排队,不推不挤;机动车主看到斑马线有行人要主动礼让,不争不抢等等,这些看上去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来自于每个出行参与者自身对于秩序的遵守,这正是好习惯所决定的。很多不文明的出行行为像随意横穿马路,翻越交通隔离设施;机动车遇到交通拥堵时乱抢道,行车时向车外随处抛杂物,看到黄灯时不注意减速,这些都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所致。正所谓:良好的习惯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现在在职能部门、媒体大力宣传引导之下,越来越多的司机都养成了不接打手机、不随意鸣笛、不占道乱停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做文明出行参与者,就需要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这样既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又切切实实践行了文明出行。倡导文明出行,最根本的就是要让文明出行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变成自发自为的行为习惯,自觉纠正旅游不文明行为,主动消除给出行环境以及他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只要人人都能自觉做到文明行车、文明停车、文明乘车、文明行路,就一定能创建出安全、畅通、有序的文明交通环境,既方便自己也造福大家。
其实,文明出行并不是一个宏大高深的话题,而是切切实实与我们每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即便是一抬脚、一跨步;或者说是开车时慢一些、骑车时让一让,这都是属于文明出行。文明出行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而且也是文明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每位出行人都能自觉用规范约束自我,注意每一个微小的交通细节,做好每一件事情,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文明就会常伴你我身边,整个城市出行文明、有序、和谐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