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4-11-17 来源:北京日报
17世纪的英国政治思想家詹姆士·哈林顿,曾写过一本被喻为“假语真言”、影射现实的书《大洋国》,力主当时英国政府推行政制改革。对此,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评论道:“他只是在误认了自由的真面目之后才去寻找自由的;虽然拜占庭的海岸就在他的眼前,他却建造起卡尔西敦。”(《论法的精神》)读罢胡鞍钢先生等著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一书,却不由让人想起被黑格尔改造了的希腊俗谚:“这里有蔷薇,就在这里跳舞罢。”
用心理解、如实阐发中国共产党关于“治理”的理论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包括“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构成的两部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一书是致力于用心理解和如实阐发中国共产党关于“治理”理论创新的力作。书中明确指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上就是中国国家制度现代化。它包括“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两方面,有立有破。至于“破”和“立”的关系,他的看法是,“立字当头,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破为了立”。所谓“立”,其实就是建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谓“破”,也就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各种弊端;而“立”与“破”的统一,就是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终走向成熟与定型,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无疑,这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正是因此,全书是以一种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制度建设之路,通过对整个过程的分析来总结规律、辨明方向,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书中还从政府与市场、国有与民营、中央与地方三大关系入手,具体论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之路的演进过程、形成原因与基本规律,由个别到一般,从特殊看普遍,显示了中国道路具有内生发展与自主创新的特性,而“两只手”并用、“两条腿”并行、“两个积极性”一起发挥作用所形成的“一体多元”的动态均衡机制,充分说明了中国道路具有巨大的实效性与优越性。
不同的核心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并由不同国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差异所共同决定
中国的社会主义之道也是独特的,这表现在,它不仅区别于西方自由主义,也区别于苏式社会主义,不仅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也超越了教条马克思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之道,不仅是消化吸收包括马克思主义以及其它西方发展思想在内的近五百年来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传承转化数千年来中华文明的产物,可谓集人类文明之大成的“人间正道”。因此,对中国之道的自觉与自信,不但要破除“美国迷信”与“苏联迷信”,不但要强调制度自觉与制度自信,还要进一步激发对中华社会主义的文明自觉与文明自信。这才是中国将来可能进一步有贡献于人类的根本源泉。
在对中美治理绩效进行比较时,书中指出,两国不同的核心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并由不同国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差异所共同决定。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地说:“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重新估价与阐发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对国家之道的影响。
中华文明对于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有独到的看法,或许它的自然观与人性论才是“中国之道”的隐秘基础
书中重点谈到的对政府与市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中央与地方三对关系的处理,其实就是要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稳定可持续有效运转的体制机制与治理结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处理很多矛盾时,都表现出这种区别于教条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特质,那就是不走极端,追求均衡和谐。事实上,中华文明具有崇尚中和的性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以达到一种均衡和谐的状态为佳。
中华文明对于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都有独到的看法,或许它的自然观与人性论才是“中国之道”的隐秘基础。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表现为国家治理的制度危机,实质则是文明危机。经过向西方学习,尤其吸收消化西方文明传统的集大成者马克思主义,并以激烈的文化革命进行自我更新,中华文明也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不仅是国家制度的成功转型与定型,更是中华文明终于迎来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时刻。
面对英法的资本主义文明,当年德国政治家与思想家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使德国在落后状态下尽快赶上,走出一条超越之路。黑格尔希望德国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最终担当者,“这里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历经数代人,“德国悲剧”最终仍是被英美资本主义所代表的“现代文明”所终结。正如俗话所说,一个人无法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浸染在西方文明传统之中的德国,根本无法跳出现代资本主义的牢笼。只有在东方,在中国,文明的蔷薇才有重新盛开的可能。(刘晨光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