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资要闻 >> 正文
分享

国企党建 | 临沂人才工作集团“党建+”深融互促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动力

2024年12月18日 18:02  点击:[]

今年以来,临沂人才工作集团推行“党建+”工作模式,为各类人才创新提供人才保障、科技支撑、资本赋能,实现了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互融共促。“党建+人才引育”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坚持党管人才,在柔性引才、靶向育才上下功夫,努力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突出全流程服务引才。树立需求导向,组建“问需小组”5个,纵向延伸到县区,横向覆盖到企业,全面摸排海外人才引育需求230条,向各县区、企业推送海外人才信息1万余人次,推荐匹配2000余人次,为全市200余家重点企业推荐高技能人才1200余人,为160余家企业提供申报材料审核服务200余次;形成结合职责、结合岗位、结合业务“三个结合”党建工作方法,统筹市人才协会、高端猎聘联盟、市人力资源协会等引才渠道,为企业精准匹配人才,组织校园直通车、招聘会等活动18场。突出全方位培养育才。把入驻企业、服务窗口、物业服务作为推进党的建设的前沿阵地,大力推进技术服务人才团队建设,以提高技术转移理论知识水平和实战经验为目标,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和合作项目,重点面向100余名企业科研、管理人员,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团队技术水平和协作能力,开设技术经纪人培训2期,为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瞄准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科学、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举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46个人才团队获批市级创新创业大赛优胜项目,其中创新企业类11个、创新平台类11个、创业企业类8个、创业团队类16个,进一步支持优秀创业人才的发展。“党建+科技支撑”打造创新硬核实力。搭建“三个平台”,开展党员“揭榜领题”活动,为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有效支撑。搭建产业对接服务平台。坚持党建链、产业链、服务链融合发展,设立产业、高校服务专员,深入100余家企业调研技术需求103项,常态化对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技所、临沂大学等30余家市内外部门单位的科技资源,精准服务该市“8+1”产业,组织开展机械、化工等产业对接会11次,实行常态化跟踪解决机制,截至目前,促成技术合作55项,洽谈技术合作37项。搭建校地企合作对接平台。坚持“以党建交朋友,以党建拓路子、以党建促发展”为目的,设立校地企融合发展中心,定期发布最新科技成果、企业需求,导入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55家高校院所技术成果3万余项;引进复旦大学中润新德科技公司、山东摹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12个项目入驻科学城;早期教育等校企合作专业顺利招生,累计在校学生1081人,成功申请并列入山东省第三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入库名单。搭建科技成果评价平台。建立成果评价质量控制体系,组建产业专家库,采用分产业、分专业等方式,为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提供了有力依据,为企业承担省市级重点研发计划、人才类项目验收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累计开展科技成果评价23项。“党建+资本赋能”凝聚实干奋进力量。深挖拓展党业融合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畅通党建和基金工作的“路”和“桥”。打造一流业务团队。以锻造懂产业、懂投资、懂业务的基金业务拓展团队为目标,把“学习课堂”搬到业务开展的“一线现场”,组织“流动学习点”学习13次,提高专业知识学习的及时性、精准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爱企业、献良策、做贡献”主题活动,征集“金点子”“好建议”30余条,把“建议清单”变成“履职清单”,让智慧“金点子”成为创效“金钥匙”;围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参与主体、基金的设立与募集、资金投向、投后管理、项目退出等六个方面,开展基金投资业务专题培训、学习研讨5次,基金业务拓展团队的基金投资能力、主动管理能力、资金募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打造科创基金体系。创新运用“高层带基层、党员带骨干”工作方式,组建“1+1+1”基金攻坚队,赴先进地市学习基金业务3次,召开人才资本金融对接会3次,牵头成立1亿元人才科创基金、出资参与2支人才创投引导基金,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协调市内5支人才科创基金,共计8支总规模9亿元的基金进入科学城基金公共服务平台,面向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高端化工、物流装备等行业储备项目600余个,助推产业资源、金融资本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到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上一条:聚焦临沂市人防资产检查:筑牢城市安全防线,提升资源利用效能

下一条:任刚到沂蒙新质产业园调研并调度重点产业园区推进情况

关闭

相关链接: 中国政府网 | 山东省人民政府 | 临沂市人民政府 | 国务院国资委 | 山东省国资委 | 山东产权交易中心 | 临沂产权交易中心 |